重疾險和醫療險作用不同,別再搞混了
發布日期:
2021-03-04 08:57:44
這兩天有朋友咨詢重疾險,又問到醫療險,小編發現不少人混淆了這兩種保險的作用。小編努力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做一遍描述吧。
01
▼賠付形式不同
重疾險和醫療險,都是用來轉移疾病風險的,但是賠付的形式差別很大。重疾險是給付型的,醫療險是報銷型的。
什么是“給付型”?具體案例分析:
A給自己投保了100萬保額的重疾險,等待期后,不幸發生符合重疾險條款的重疾,向保險公司提交申請理賠的材料。
保險公司收到理賠申請后展開調查,確定情況屬實且符合賠付條款,然后判定予以賠付,一般會在幾天內,最快的一兩天,就把100萬打到被保人A的賬戶。
A收到這100萬理賠款后,是不是用來付醫療費,康復費,或者彌補收入損失,總之對于這筆錢的用途,保險公司一概不管。這就是給付型。
為什么要這樣設計保險呢?
這其實和重疾險的誕生有關。南非的一名外科醫生馬里尤斯·巴納德發現很大一部分病人手術后并沒有康復很好,原因是這些病人的家庭負擔很重,不得不繼續工作,導致病情加重,甚至有不幸離世的。
于是他非常難過,希望自己不僅能幫助病人解決疾病的問題,也能讓病人有足夠的康復期,不用擔心收入中斷導致家庭遭受重創。于是,在后續長期的努力中,倡導重疾險的推廣,慢慢變成了非常重要的險種。
所以重疾險的設計,是用來彌補病人得重疾后沒辦法工作而導致的收入損失。有了足夠的理賠款,這樣康復期也可以更加淡定。
而醫療險,大部分產品都是需要病人支付治療過程中的費用,治療結束后,再去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,少數產品可以申請醫療墊付。
這就和在單位報銷餐費是一個邏輯,自己先花錢,完了拿票據證明報銷,好一點的單位,先預支一筆費用,多退少補。
02
▼賠付額度不同
重疾險的賠付額度,是相對確定的。在購買保險的時候,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去確定。買10萬,20萬,100萬,200萬,都可以自己選擇。
當然,同樣的產品,保額越高,保費越貴的。買了多少保額,最后理賠就是多少。
醫療險理賠到手的額度是不確定的。要根據治療過程的具體支出來判定。住院醫療險,報銷的額度非常少,一般一年就1-2萬。普通的百萬醫療險,報銷的額度要減去社保報銷部分,再減去1萬。最高限定100萬,200萬,300萬,都有。
都是住院費用才報銷。少部分產品可以附加門診報銷,如果是治療費用動則大幾十萬的疾病,就能感受到百萬醫療險的重要性了。
醫療險相當于轉移了大額醫療支出風險。畢竟對于很多家庭來說,隨時拿出幾十萬現金治病,有難度。這種情況下,社保能報銷的部分就很有限了。
中高端醫療險,就更加美好了,可以報門診,可以上私立醫院,全程VIP,保額可以800萬,1000萬,甚至沒有上限。當然價格也很高端,適合追求高品質生活而且有承受能力的朋友。
03
▼價格和繳費方式不同
重疾險一般是繳費一些年限,然后保障終身。比如繳費10年/20年/30年,保障終身,部分消費型產品,保障到70歲/80歲。每年的繳費不變,以第一年的價格為準。
價格比較貴,50萬重疾險,30歲男性,繳費30年,價格從大幾千到小幾萬的產品都有。重疾險新規之后,新的重疾險產品還在陸陸續續上架。價格比新規前略貴。
醫療險沒有受影響。一般都是交一年保一年,第二年續保,價格會隨著年齡增加而變動。但是普通醫療險,年輕人一年也就幾百塊錢。年齡到接近五十歲開始,醫療險價格增加明顯,都要一千多了。
還有最大的不足之處在于,醫療險如果停售,很大概率就沒得續保,得另外買新產品。
如果當時的身體情況,體檢有異常,健康告知通不過核保,那就很尷尬,買不了醫療險了。
如果之前重疾險也沒買,那就有些遺憾,很可能沒有買不了疾病相關的保險。
04
▼保障的范圍不同
重疾險,對于保障的疾病做了明文規定,哪些疾病種類,在哪些情況下才賠付,都有專業的醫學描述。
重疾險2021年2月1日開始實施新規,從原來的25種重疾增加到了28種。這些疾病是所有重疾產品一字不差的。
至于不同保險公司的不同定義,有些80種,有些110種重疾,除了行業規定的疾病種類,其他都是各家各憑本事去設定了。
醫療險基本對于發生醫療支出的限定范圍更小。
也就是說,如果發生重疾,首先重疾險會賠付一筆錢,隨后發生的醫療支出費用,則醫療險會報銷。
如果發生的不是重疾,重疾險則不賠,但是如果導致了較大醫療支出,社保報銷完,除去免賠額,還有自費的部分,那么醫療險會賠付,這樣就很大程度轉移了風險。
事實上,重疾未必會花費很多醫療支出,比如新規前的甲狀腺癌,屬于重疾范圍,但是真正手術加上康復期,并不需要大額費用。
保都能解決大部分問題,需要自費的也能承擔。所以新規后,甲狀腺癌調整為輕癥也是有原因的。
當然,不是重疾也可能需要高昂的醫療費。我就看過有倒霉孩子,因為感冒、食物過敏、受傷等原因進ICU的。
05
所以不難發現,重疾險和醫療險是非常不同的兩種保障。一個人不幸發生嚴重身體問題,這兩種保障能比較好地配合,起到更全面防范疾病風險的作用。
01
▼賠付形式不同
重疾險和醫療險,都是用來轉移疾病風險的,但是賠付的形式差別很大。重疾險是給付型的,醫療險是報銷型的。
什么是“給付型”?具體案例分析:
A給自己投保了100萬保額的重疾險,等待期后,不幸發生符合重疾險條款的重疾,向保險公司提交申請理賠的材料。
保險公司收到理賠申請后展開調查,確定情況屬實且符合賠付條款,然后判定予以賠付,一般會在幾天內,最快的一兩天,就把100萬打到被保人A的賬戶。
A收到這100萬理賠款后,是不是用來付醫療費,康復費,或者彌補收入損失,總之對于這筆錢的用途,保險公司一概不管。這就是給付型。
為什么要這樣設計保險呢?
這其實和重疾險的誕生有關。南非的一名外科醫生馬里尤斯·巴納德發現很大一部分病人手術后并沒有康復很好,原因是這些病人的家庭負擔很重,不得不繼續工作,導致病情加重,甚至有不幸離世的。
于是他非常難過,希望自己不僅能幫助病人解決疾病的問題,也能讓病人有足夠的康復期,不用擔心收入中斷導致家庭遭受重創。于是,在后續長期的努力中,倡導重疾險的推廣,慢慢變成了非常重要的險種。
所以重疾險的設計,是用來彌補病人得重疾后沒辦法工作而導致的收入損失。有了足夠的理賠款,這樣康復期也可以更加淡定。
而醫療險,大部分產品都是需要病人支付治療過程中的費用,治療結束后,再去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,少數產品可以申請醫療墊付。
這就和在單位報銷餐費是一個邏輯,自己先花錢,完了拿票據證明報銷,好一點的單位,先預支一筆費用,多退少補。
02
▼賠付額度不同
重疾險的賠付額度,是相對確定的。在購買保險的時候,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去確定。買10萬,20萬,100萬,200萬,都可以自己選擇。
當然,同樣的產品,保額越高,保費越貴的。買了多少保額,最后理賠就是多少。
醫療險理賠到手的額度是不確定的。要根據治療過程的具體支出來判定。住院醫療險,報銷的額度非常少,一般一年就1-2萬。普通的百萬醫療險,報銷的額度要減去社保報銷部分,再減去1萬。最高限定100萬,200萬,300萬,都有。
都是住院費用才報銷。少部分產品可以附加門診報銷,如果是治療費用動則大幾十萬的疾病,就能感受到百萬醫療險的重要性了。
醫療險相當于轉移了大額醫療支出風險。畢竟對于很多家庭來說,隨時拿出幾十萬現金治病,有難度。這種情況下,社保能報銷的部分就很有限了。
中高端醫療險,就更加美好了,可以報門診,可以上私立醫院,全程VIP,保額可以800萬,1000萬,甚至沒有上限。當然價格也很高端,適合追求高品質生活而且有承受能力的朋友。
03
▼價格和繳費方式不同
重疾險一般是繳費一些年限,然后保障終身。比如繳費10年/20年/30年,保障終身,部分消費型產品,保障到70歲/80歲。每年的繳費不變,以第一年的價格為準。
價格比較貴,50萬重疾險,30歲男性,繳費30年,價格從大幾千到小幾萬的產品都有。重疾險新規之后,新的重疾險產品還在陸陸續續上架。價格比新規前略貴。
醫療險沒有受影響。一般都是交一年保一年,第二年續保,價格會隨著年齡增加而變動。但是普通醫療險,年輕人一年也就幾百塊錢。年齡到接近五十歲開始,醫療險價格增加明顯,都要一千多了。
還有最大的不足之處在于,醫療險如果停售,很大概率就沒得續保,得另外買新產品。
如果當時的身體情況,體檢有異常,健康告知通不過核保,那就很尷尬,買不了醫療險了。
如果之前重疾險也沒買,那就有些遺憾,很可能沒有買不了疾病相關的保險。
04
▼保障的范圍不同
重疾險,對于保障的疾病做了明文規定,哪些疾病種類,在哪些情況下才賠付,都有專業的醫學描述。
重疾險2021年2月1日開始實施新規,從原來的25種重疾增加到了28種。這些疾病是所有重疾產品一字不差的。
至于不同保險公司的不同定義,有些80種,有些110種重疾,除了行業規定的疾病種類,其他都是各家各憑本事去設定了。
醫療險基本對于發生醫療支出的限定范圍更小。
也就是說,如果發生重疾,首先重疾險會賠付一筆錢,隨后發生的醫療支出費用,則醫療險會報銷。
如果發生的不是重疾,重疾險則不賠,但是如果導致了較大醫療支出,社保報銷完,除去免賠額,還有自費的部分,那么醫療險會賠付,這樣就很大程度轉移了風險。
事實上,重疾未必會花費很多醫療支出,比如新規前的甲狀腺癌,屬于重疾范圍,但是真正手術加上康復期,并不需要大額費用。
保都能解決大部分問題,需要自費的也能承擔。所以新規后,甲狀腺癌調整為輕癥也是有原因的。
當然,不是重疾也可能需要高昂的醫療費。我就看過有倒霉孩子,因為感冒、食物過敏、受傷等原因進ICU的。
05
所以不難發現,重疾險和醫療險是非常不同的兩種保障。一個人不幸發生嚴重身體問題,這兩種保障能比較好地配合,起到更全面防范疾病風險的作用。
在給家人配置健康保障的時候,預算夠的話,兩者都要考慮在內。
以上就是博億達保險為大家整理的,希望能幫到各位投保人以及選擇保險時作為參考。